弃官寻母

《弃官寻母》讲述了宋代的孝子朱寿昌的孝行。此为《二十四孝》中的第二十三则故事。[宋]朱寿昌年七岁,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诀誓: 不见母,不复还! 行次于同州,得之。时母七十余。 七岁生离母,参商五十年。 一朝相见面,喜气动皇天.。

编辑摘要

目录

弃官寻母 - 原文

朱寿昌年七岁,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
(图)弃官寻母弃官寻母
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
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决誓:“不见母,不复还。”行次同州,得之,时母年七十余矣 。
  

弃官寻母 - 注释

  嫡母:古时候,妾的子女对正妻的称呼。
  妒:嫉妒。
  者:助词,无实义。
  秦:陕西被称为秦。
  决:告别,辞别。
  次:停止。
  同州:地名,在金陕西大荔。
 

弃官寻母 -  译文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1]

弃官寻母 - 评说

朱寿昌,宋代扬州天长(今安徽天长市)人,字康叔。其父朱巽,宋仁宗年间的工部侍郎,生母刘氏是朱巽之妾。朱寿昌历任阆州知州、司农少卿,颇有政绩,后来弃官寻母,以孝闻名于世。王安石、苏轼等都有诗赞美他。
朱寿昌七岁时,生母刘氏,因为被嫡母所妒忌,逼出家门,重新改嫁了。 嫡母 ,即朱寿昌父亲的正妻,而朱寿昌的生母当为偏房之妾。
朱寿昌与生母之间,不相见达五十年之久。这就是诗句所说的 七岁生离母,参商五十年 。 参 、 商 均是星宿名,参星酉时(下午五时至七时)出现在西方,商宿也称为辰星,卯时(早晨五时至七时)出现在东方,它们不同时出现在天空中,比喻相隔遥远不能见面,因此也有 参辰卯酉 之说。
宋神宗朝时,朱寿昌决定弃官入秦,进入今陕西和甘肃一带去寻找自己的生母。他与家人诀别,发誓说: 不寻见生母,绝不回来! 后来留宿在同州(今陕西大荔县)时,竟然寻得了母亲。当时他的生母已经七十多岁了。后来他迎接生母以及两个弟弟归家,孝子名声大振。
今天在安徽天长市秦栏镇向东一公里处,有一棵千年古柏,据传是大孝子朱寿昌在其母亲的坟旁亲手所植,人称孝子树。据说,朱寿昌把生母接回来后,对其母精心供养直至送终。朱寿昌母亲在世时怕雷声,逝世后,每逢雷雨天,朱寿昌总要撑把伞到坟头守护。尽孝三年后,宋神宗赵顼嘉其孝义,诏令官复原职。朱寿昌离开秦栏前,到母亲的坟前,栽下了一棵松柏,以代表他永远陪伴着母亲。
今天这一孝文化的遗存也被重视起来。由于年代久远,千年古柏出现倾斜现象,秦栏镇党委、政府会同有关部门花了4万多元,对千年古松进行了保护,并在这著名风景点建设集孝文化、佛教文化、现代文化和教育基地为一体的 寿昌公园
当地还出产一种 朱孝子卤鹅 ,又称 秦栏卤鹅 ,这与朱孝子之间也有一段传说。有材料说,当年生母刘氏被弃时,朱寿昌跟随着母亲生活了三年。三年间母子相依为命,生活孤苦,朱寿昌以牧鹅为生,后其父将他领回抚养。朱寿昌对与母亲三年的艰辛生活经历刻骨难忘,做了官后,更是日日思母, 饮食罕御酒肉,言辄流涕 。家人及侍从想起他与母亲生活时牧鹅的经历,便使厨师卤制熟鹅,增加食欲。朱寿昌食之,果然食欲大增,自此每餐必吃,身体逐渐调养康复。然而朱寿昌每次食鹅之时,思母之情也更为迫切,于是弃官,千里寻母。寿昌母子团聚后,心情舒畅,更加喜食卤鹅,嘱咐侍从每日卤制熟鹅与母同食,乐享天年,并自称为 寿昌卤鹅 。后 寿昌卤鹅 的秘制工艺遍传秦栏乡里。乡民们敬佩朱寿昌的孝心,尊称 朱孝子卤鹅 。这种卤鹅制作工艺虽经千年,至今仍完好地留传了下来。 [2]

相关文献

为本词条添加视频组图相关影像

参考资料:
[1]^引用日期:2009-12-15
[2]^引用日期:2009-12-15
开放分类:我来补充
古文故事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互动百科用户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你感兴趣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