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rentthetour.com/index.php/zh-CN/zhky/xshd Wed, 21 Aug 2024 14:32:15 +0800 Joomla! - Open Source Content Management zh-cn admin@admin.com (demo2.5) 巴西圣保罗大学Paulo Artaxo院士到访资环学院 //www.rentthetour.com/index.php/zh-CN/zhky/xshd/11435-paulo-artaxo //www.rentthetour.com/index.php/zh-CN/zhky/xshd/11435-paulo-artaxo        受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王艳芬教授和韩颖慧副教授诚挚邀请,2024年3月28日,巴西科学院院士、圣保罗大学(USP)亚马逊可持续大战协调中心主任Paulo Artaxo教授莅临我院,为全校师生带来题为“Climate change and impacts on Amazonia and tropical forests”的专题报告。

       专题报告前,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王艳芬教授与Paulo Artaxo教授亲切会见,双方就合作研究、学生培养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随后,Paulo Artaxo教授参观了北京燕山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他对国科大团队取得的成果、实验室的先进设备和平台环境给予了高度评价。

       专题报告聚焦气候变化(气温、极端气候的增加、降水的减少等变化)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巴西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多种举措,特别是亚马逊河流等热带生态系统和热带森林对全球生态系统固碳的正反馈作用。专题报告后,Paulo Artaxo教授与参会学生进行了面对面讨论,认真解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分享了他丰富的学术经验和在环境科学领域的独到见解。

       Paulo Artaxo教授是巴西科学院、世界科学院(TWAS)、圣保罗科学院的院士,也是巴西科学促进会(SBPC)的副主席,他的研究方向包括亚马逊大气研究和城市空气污染。他在IPCC工作多年,是最近三次评估和IPCC土地报告的主要作者。他发表了500多篇论文,是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巴西研究人员之一,h指数为113。Paulo Artaxo教授的到访丰富了我院国际合作资源,也为今后开展气候行动国际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圣保罗大学Paulo Artaxo院士/教授为全校师生作专题报告

圣保罗大学Paulo Artaxo院士/教授与参会师生合影

]]>
wangyiting@ucas.ac.cn (资环学院) 学术交流 Sun, 14 Apr 2024 08:38:25 +0800
孟加拉国达卡大学Md. Ashan Habib教授到访资环学院 //www.rentthetour.com/index.php/zh-CN/zhky/xshd/11335-md-ashan-habib //www.rentthetour.com/index.php/zh-CN/zhky/xshd/11335-md-ashan-habib 探寻孟加拉国环境挑战:孟加拉国达卡大学Md. Ashan Habib教授到访资环学院

     2024年1月19日,受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刘文彬副院长诚挚邀请,孟加拉国达卡大学化学学院(Department of Chemistry, University of Dhaka, Bangladesh)的Md. Ashan Habib教授莅临我院,并带来题为“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of industrial waste management in Bangladesh: prediction of contamination of Bangladeshi environment”的专题报告。此次报告聚焦孟加拉国当前的环境污染状况,重点关注多环芳烃(PAHs)、多氯联苯(PCBs)、全氟烷基物质(PFAS)和重金属等污染物的监测、风险评估和管控对策。通过对不同地域和污染场地的案例研究,Md. Ashan Habib教授向大家展示了孟加拉国环境污染问题的全貌,并深入探讨了应对措施。

       报告精彩落幕,Md. Ashan Habib教授与我院学生进行深入讨论,认真解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分享了他丰富的学术经验和在环境科学领域的独到见解。在学术报告之后,Md. Ashan Habib教授在刘文彬副院长的陪同下,参观了国科大资环学院实验室,并对实验室的先进设备和研究环境给予了高度评价。Md. Ashan Habib教授的到访丰富了学院的国际合作资源,也为今后更多的学术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
wbliu@ucas.ac.cn (刘文彬) 学术交流 Mon, 22 Jan 2024 02:46:39 +0800
生态学学科发展前沿讲座—“社会-环境系统远程耦合的研究方法及应用”顺利举办 //www.rentthetour.com/index.php/zh-CN/zhky/xshd/11183-2023-11-09-07-25-44 //www.rentthetour.com/index.php/zh-CN/zhky/xshd/11183-2023-11-09-07-25-44    11月8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学资环学院在雁栖湖校区东区教2-323举办生态学学科发展前沿讲座《社会-环境系统远程耦合的研究方法及应用》。本次讲座报告人为斯坦福大学自然资本项目研究中心的李英杰博士。资环学院副院长刘文彬教授、辅导员鹿绍宇老师等共同出席此次讲座。刘文彬教授担任本次讲座的主持人。


图1刘文彬教授主持讲座

   讲座伊始,李英杰博士首先从区域尺度分析,通过调查沿海缺氧区的长期动态,研究过量营养物质的流动;接着从国家尺度分析,以美国境内食物流动的变化对氮的再分配影响作为案例,研究虚拟养分流动(非物理)如何对附近和远处的污染造成影响,研究认为食物流动的中断可能会减少美国中西部的氮过剩;最后从国际尺度分析,量化多重跨国流动对各国可持续性发展的影响。


图2李英杰博士作案例分析

   整场讲座,李英杰博士介绍了表征流的类型、大小、方向、距离、时间和模式,总结了量化流量的多学科方法,并提出治理跨境流动应认识到共同的风险和目标,加强多边合作。

   在提问环节,同学们踊跃举手,积极发言。资环学院张晗同学提出是否可以把美国的集中农业转变为分散农业的模式应用在中国的研究中,进行中国农业的情景分析;资环学院石喆元同学针对报告中提到美国密西西比流域农产品跨区域销售转移与模拟本地生产的生态影响对比,询问对报告中提到的大豆进出口等国际贸易,是否有类似的模拟数据对比;还有其他同学围绕“如何实现社会-环境系统远程耦合发展”这一构想提出疑问,李英杰博士一一耐心解答。


图3同学们积极提问

   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讲座结束后,多位同学围在李英杰博士身旁,等待老师答疑解惑。这次学术交流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取得圆满成功。


图4同学们围绕在李英杰博士身旁讨论


图5老师与同学合影留念

]]>
sunluna@ucas.ac.cn (文/汪良 图/陈雨琪) 学术交流 Thu, 09 Nov 2023 07:19:08 +0800
Philippe Alphonse M:估算洪水影响的方法论 //www.rentthetour.com/index.php/zh-CN/zhky/xshd/11111-philippe-alphonse-m //www.rentthetour.com/index.php/zh-CN/zhky/xshd/11111-philippe-alphonse-m    10月10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大学资环学院在雁栖湖校区东区教二-207举办科学前沿讲座《估算洪水影响的方法论》。本次讲座邀请到了比利时海外科学院院士2016年度新疆自治区外国专家“天山奖”获得者,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奖外国专家的Philippe教授。资环学院副院长刘文彬教授、胡容海副教授、李润奎副教授等多位老师出席了此次讲座。刘文彬教授担任本次讲座的主持人。

   Philippe教授首先对洪水风险模型进行解释,讲述了灾害和洪水灾害的定义,并认为洪水灾害由严重程度、发生概率、发生速度三要素组成,并以弗兰德地区为例,介绍了该地区的洪水风险模型,并提出在更广泛的背景下,可以采用泛型方法、第一栅格法、矢量法等方法建立洪水风险模型。

Philippe教授谈到建立洪水风险模型的方法

   随后Philippe教授对洪水的风险进行了概述,介绍了洪水风险的不同类型。并通过对沿海洪水风险和旅游动态的分析,展示游客的脆弱性表现,认为在洪水风险管理中,应更多地关注旅游动态。

   最后,教授指出当前存在地理、社会人口、居住特征等因素影响人们对洪水风险的意识。因此,需要针对这几种影响因素实施相应的保护措施。

   讲座结束后,师生们踊跃提问。请教了能否在对未来长期的洪水风险预测中,估计不同情景下的人口与资产流动等问题,教授对其一一做了细致解答。最后,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听讲老师与Philippe教授互动

讲座结束后Philippe教授与听讲老师们合影留念

 

]]>
lushaoyu@ucas.ac.cn (文/汪良 图/吕浩东) 学术交流 Wed, 11 Oct 2023 15:14:41 +0800
孙鸿烈院士应邀在资环学院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www.rentthetour.com/index.php/zh-CN/zhky/xshd/10651-2022-10-25-12-37-6 //www.rentthetour.com/index.php/zh-CN/zhky/xshd/10651-2022-10-25-12-37-6

         为使学院师生学习科学家精神、增强科学认知,受中国科学院大学常务副校长王艳芬教授邀请,原中科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先生10月17日在国科大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上午,孙鸿烈院士和吴焕宁老师在王艳芬教授、郝彦宾教授、地理资源所戴尔阜研究员陪同下至北京燕山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燕山站”)进行考察。王艳芬教授报告了燕山站的整体建设、野外观测、科学研究和未来规划。孙院士认为燕山站在全国具有很好的代表性,科研积累深厚,未来发展方向可期。随后,孙鸿烈院士等人参观了两弹一星纪念馆,进一步学习了老一代科学家的科研精神。

       下午资环学院刘文彬副院长主持下,孙鸿烈院士为资环学院研究生就“青藏科考与科学家精神”进行报告。孙院士作为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第一次综合科学考察队队长,他首先讲述了青藏高原的基本概况以及开展相关研究的重要意义;进而分享了其参与第一次青藏科考的经历和取得的成果;最后同学们就各类科研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孙院士长期引领青藏高原综合研究,领导创建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引领了资源科学基础理论研究与区域综合研究。曾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陈嘉庚地球科学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意大利马约拉纳-和平科学奖等奖项。年过90依旧活跃在科研一线。孙院士的报告和交流为在座师生增强科学自信、提升科学家精神提供了难得机会

                                                                                  考察燕山站


                                                                     参观两弹一星纪念馆


                                                             资环学院研究生做报告


                                                                        学生签名

]]>
ADMIN@admim.com (superuser) 学术交流 Tue, 25 Oct 2022 12:37:05 +0800
生态学前沿讲座——景感生态学与可持续城市建设的思考 //www.rentthetour.com/index.php/zh-CN/zhky/xshd/9212-2018-10-17-16-39-13 //www.rentthetour.com/index.php/zh-CN/zhky/xshd/9212-2018-10-17-16-39-13

2018年10月17日晚,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18-2019学年第一次科学前沿讲座在雁栖湖校区成功举行。本次讲座由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赵景柱研究员担任主讲,报告主题为“景感生态学与可持续城市建设的思考”。

讲座开始

讲座开始,赵老师首先从自己从事科研工作期间的投稿故事引出报告的主题,然后分别从景感生态学和可持续城市建设两个方面简要介绍本次讲座的内容。

讲座中,赵老师对同学们易混淆的“景观”和“景感”两个概念进行了深入讲解,通过对景感生态学深入浅出的分析让同学们对讲座的主题有了更好的理解。接着赵老师从同学们比较感兴趣的“风水”和“八卦”讲起,利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对它们进行了清楚地解释,通过对景感生态学与可持续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的讲解和举例,让同学们对生态学和城市建设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在谈到自己对城市环境研究所的建设规划时,赵老师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辛勤的付出赢得了大家的喝彩。在城市化历程的讲解中,赵老师用乌尔作为例子,让同学们对城市化建设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和了解。

 

同学们认真聆听报告

讲座最后,赵老师给同学们今后的科研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要始终保持创造性思维,不断探索新的东西;二是要从旧的知识里跳出来,敢于创造新的理论、新的科学研究方法;三是在平常的研究工作中,应该大胆尝试一些新的东西,敢于挑战别人还未曾尝试的东西。最后,赵老师祝愿国科大的同学们在今后的科研生涯中都能找到自己的研究兴趣并不断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部分同学和赵老师合影

主讲人简介:

赵景柱,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态中心研究员,全国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SCI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World Ecology》主编、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Urban Environment副主席。主要研究领域为景感生态学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建设与管理。曾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规划编写专家组负责人。曾主持多项重要项目,包括雄安新区前期规划研究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环保公益项目、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项目,主持制定国家标准(GB/T 30260-2013)1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获得专利12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
lixiaoyu@ucas.ac.cn (文/张振刚 图/秦艺菲) 学术交流 Wed, 17 Oct 2018 16:39:13 +0800
资环学院“‘一带一路’与包容性全球化”讲座成功举办 //www.rentthetour.com/index.php/zh-CN/zhky/xshd/8885-2017-12-18-15-58-25 //www.rentthetour.com/index.php/zh-CN/zhky/xshd/8885-2017-12-18-15-58-25 12月12日晚,第458期明德讲堂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举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刘卫东研究员做了《“一带一路”与包容性全球化》的精彩报告。资环学院李茜主持了本场讲座。

刘老师首先以纪录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引入了本次报告的主题。“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其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然后刘老师回顾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历程,并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例,列举了“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并总结道:“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到全球共识,从理念到全面行动,已经引领着包容性全球化”

讲座现场

刘老师随后讲述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丝路精神。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我的旅行及其研究成果》一书中,首次提出“丝绸之路”的概念;1910年,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出版《中国与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1936年,斯文·赫定出版《丝绸之路》一书。刘老师讲述道,“丝绸之路的走向随着地理环境变化、经济发展、政治形势、技术进步的演变不断发生变化。丝绸之路不是一个具有固定线路的空间现象,而是一个文化符号,是沿线各国共享的一个文化遗产。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

刘老师随后阐述了经济活动的全球扩张历程。经济活动的全球扩张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二战”后的经济国际化、80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等时期。刘老师认为,我们应以“包容性全球化”为核心概念理解“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强大的包容性,能够将世界团结在一起,促进全球化朝着更公平的方向发展,将让更多的地区分享全球化的好处。

刘老师做报告

最后,刘老师总结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理念。“一带一路”是包容性全球化的宣言,是我国全面对外开放的载体和周边地缘安全的助推器,其不是简单的“线状”经济体,而是一个新理念、新共识,开启包容性全球化的新时代。

讲座中,同学们认真聆听老师的精彩报告,并在交流环节中积极地与老师探讨“一带一路”的问题。

交流环节

]]>
jiaping@ucas.ac.cn (孔亚超) 学术交流 Fri, 15 Dec 2017 15:55:54 +0800
沈阳生态所朱教君研究员应邀到国科大资源与环境学院作学术报告 //www.rentthetour.com/index.php/zh-CN/zhky/xshd/8874-2017-12-07-16-20-10 //www.rentthetour.com/index.php/zh-CN/zhky/xshd/8874-2017-12-07-16-20-10     为进一步提高资环学子的专业素养和对科学前沿的认识和深入,12月4日晚,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邀请沈阳生态研究所的朱教君研究员在教2-227教室举办题为《三北防护林工程生态效应遥感监测与评估》的专题报告。本次报告由资环学院张洪勋教授主持。

张洪勋教授主持报告

    三北防护林工程以其建设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建设速度之快而著称,被誉为“中国绿色长城”、“世界生态工程之最”,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报告会上,朱教君研究员分五个部分围绕“三北防护林工程生态效应”的主题进行了详细讲解。第一部分介绍了关于三北防护林的概况,系统阐述了三北防护林的各地区的地理条件、地区划分以及防护林类型等。第二部分是关于三北防护林建成之后的各项生态指标及环境效益。第三部分系统分析了三北防护林存在的问题,朱教君研究员表示,虽然三北防护林预期效果很理想,但他也提出现在三北防护林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防护林的衰退、人工林的樟子松更迭幼苗存活困难问题等。第四部分则进一步分析三北防护林衰退机制,以樟子松人工林为例进行了详细讲解。第五部分对三北防护林的进一步进行了展望。报告最后,朱教君研究员和大家分享了三北防护林未来研究有价值的方向,鼓励大家一起投身于科研事业。

朱教君研究员作报告

报告结束后,同学们热情高涨,踊跃提问。老师也很耐心的为大家解疑答惑。大家纷纷表示对此次报告受益匪浅,而且为以后科研工作的开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整个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主讲人简介:

朱教君研究员主要从事森林生态与管理、防护林生态经营和森林培育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大项目课题等,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

 

 

]]>
jiaping@ucas.ac.cn (王小霞/崔昊天) 学术交流 Tue, 05 Dec 2017 16:17:00 +0800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举办第五届北京研究生生态学论坛 //www.rentthetour.com/index.php/zh-CN/zhky/xshd/8847-2017-11-18-09-11-39 //www.rentthetour.com/index.php/zh-CN/zhky/xshd/8847-2017-11-18-09-11-39 11月12日,由北京生态学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和中国科学院怀柔生态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共同承办的第五届北京研究生生态学论坛总决赛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校区成功举行。

决赛开幕式

北京生态学论坛是生态学领域最专业最权威的赛事,也是北京生态学学会最有特色的品牌活动之一。在当前全球生态系统正在经历着急剧而深刻的变化,人类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等重大挑战的背景下,生态学论坛的举办引发了人们对生态问题的关注,也为青年学生提供展示学术成果和个人风采的舞台,加强和促进了青年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

北京生态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简称“植物所”)马克平研究员,学会秘书长、植物所谢宗强研究员,监事长、植物所郭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副校长王艳芬教授,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国科大教务部部长张元勋教授,国科大崔骁勇教授,资源与环境学院薛凯副教授等一起担任了本次论坛的嘉宾和评审专家。本次论坛决赛共有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植物所、北京大学等科研院校的199人参加,创研究生论坛参会人数新高。

王艳芬教授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北京研究生生态学论坛由学生全程筹备、组织、参与和评选,给生态学学子们搭建了思想碰撞和才华展示的舞台,她希望大家能认真研读十九大精神,为祖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生态学学会马克平理事长(上)国科大王艳芬副校长(下)分别致辞

比赛在王艳芬教授的精彩发言下拉开序幕,通过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四个分赛场选拔出来的15位优秀报告人展开了激烈的角逐,给与会者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学术盛会。

通过评审专家和参会者的评分,最终评选出来自北京大学的马志远获得本次比赛的一等奖,他的报告题目是“Climate warming reduces the temporal stability of plant community biomass production”。植物所的徐武兵和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谢伟获得二等奖,他们的报告题目分别是:“中国维管植物分布区大小空间格局与气候稳定性:生活型间有差异”和“干旱胁迫下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对甘草生长及其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北京林业大学的孙晗、植物所李飞和北京师范大学张雪蕾获得三等奖,他们的报告题目分别是:“为什么相关生长关系在演替前期偏离理论值?”、“植物养分调控冻土生态系统碳通量对増温的响应”和“基于下界距离和时间扭曲的空间动态植被恢复监测”。

优秀报告人与专家合影

        在论坛决赛中,还安排了生态学主题摄影展示活动。摄影展共收到140幅作品,吸引了众多与会者驻足欣赏。通过公众号投票和现场观众评比,最终选出中国农业大学郭丽珠、中国农业大学路文杰、中国科学院大学周金霖等三位同学获得摄影作品优胜奖,他们的获奖作品分别是:“我的中国心”、“试验地的彩虹”和“自然的切割”。

崔骁勇教授为摄影展优胜者颁奖

中国农业大学-郭丽珠-我的中国心

中国农业大学-路文杰-试验地的彩虹

国科大资环学院-周金霖-自然的切割

在论坛闭幕式中,马克平老师总结道,此次比赛的报告内容涉及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生物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利用大数据等热点问题,体现了报告人较高的学术水平。选手们的报告精彩纷呈,展现了大家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独特的见解,本次大赛圆满落幕。

在本次大赛筹备和举办期间,资源与环境学院学生会的同学们承担了大部分的会务组工作,正是他们的辛苦付出,才保证了大赛的顺利举办,在此向所有幕后工作的老师们和同学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工作人员合影

 

 

 

]]>
jiaping@ucas.ac.cn (孔亚超、衣海燕、王亚非) 学术交流 Tue, 14 Nov 2017 09:09:09 +0800
资环学院成功举办TOC仪器培训 //www.rentthetour.com/index.php/zh-CN/zhky/xshd/8388-toc //www.rentthetour.com/index.php/zh-CN/zhky/xshd/8388-toc 2016413上午9:00-下午1700资源与环境学院于学园4-449房间和432实验室成功举办总有机碳分析仪(TOC)仪器培训资环学院共计25名相关专业师生参加培训。这是继去年全自动间断化学分析仪器培训的又一次实验技能培训。参加本次培训课的师生积极踊跃,场面活跃。北京中环创科技有限公司常宝健工程师讲解TOC北京中环创科技有限公司常宝健工程师讲解TOC
资环学院实验室管理员杨梅老师表示:为了提高学院全体师生的实验技能,加深师生对我院公共仪器总有机碳分析仪(TOC)的了解,使《环境监测预警与污染控制科教平台》仪器能够更好地为我院师生科研、教学服务,特此举办了本次培训课。杨老师还表示之后也会陆续开展更多的仪器培训来提高师生的实验技能。

这次培训特邀请北京中环创科技有限公司常宝健工程师亲临讲解。上午,常宝健工程师对TOC的基本原理、muti N/C2100S仪器的硬件结构和软件操作、日常维护和保养、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讲解,使参加培训的师生了解了更多TOC仪器的相关知识。下午,常宝健工程师带领大家进行了TOC的上机实训操作,对TOC仪器内部结构及其软件使用进行了更直观的解析,重点讲解了仪器使用过程中日常维护、调试、标样配置、样品预处理要求、零部件更换等问题和注意事项。对同学们在各个测试环节提出的问题,常工程师也一一给予了耐心地解答。北京中环创科技有限公司常宝健工程师回答同学疑问北京中环创科技有限公司常宝健工程师回答同学疑问

此次仪器培训提升了师生的实验技能,加强了仪器使用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促进了同学们对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实验作风,为今后的上岗操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然,培训的结束并不是学习的终点,今后的实验工作中更要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实验技能、规范科学地使用仪器设备。

TOC设备简介:MultiN/C3100是目前顶级的TOC/TN同步分析仪,可以测量所有的水质样品。可精确分析TCTOCNPOCTICTN,专利的VITA技术保证了稳定的重现性,固体进样装置,满足常规分析、科学研究和特殊应用的所有要求。该仪器能够进行总碳、总有机碳、总无机碳定量分析。

]]>
jiaping@ucas.ac.cn (资环学院 刘红辉 ) 学术交流 Sun, 17 Apr 2016 22:58:13 +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