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rentthetour.com/index.php/zh-CN/jwjx/jwxx Wed, 21 Aug 2024 14:38:39 +0800 Joomla! - Open Source Content Management zh-cn admin@admin.com (demo2.5)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地理工程野外实习》首次开课 //www.rentthetour.com/index.php/zh-CN/jwjx/jwxx/11580-2024-07-28-01-32-16 //www.rentthetour.com/index.php/zh-CN/jwjx/jwxx/11580-2024-07-28-01-32-16        2024年7月8日-7月12日,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地理工程野外实习》首次开课!该课程分为地理工程概览、典型资源工程-南水北调、典型社会工程-建设中的雄安新区、典型环境工程-白洋淀生态环境变化过程、典型生态工程-千年秀林建设五个模块,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带领同学们走进野外实地考察。这门课程的授课老师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院与资源研究所宋献方研究员和杨丽虎高级工程师,来自地理所、空天院、沈阳生态所、成都山地所、华南植物园等多个单位的15名2023级研究生来此实践学习。

       7月8日下午,地理工程野外实习课程全体师生抵达崇陵山地流域生态水文观测基地,这是这门实践课程的第一站。首先,宋献方老师对课程和观测基地进行了介绍,他提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03年与河北省保定市水土保持试验站合作,在崇陵流域联合建立了实验基地,以此建立研究北方地区水文和水资源问题的研究平台。接下来,宋献方老师和杨丽虎老师基于该实验基地一一讲授了实验观测方法与技术,并结合现场仪器设备讲解了仪器运作的原理、日常维护等注意事项,他们针对实验基地的自动气象站、涡度相关与通量观测系统、地表水观测系统、自记雨量计、雨水采集器、土壤水分传感器、土壤水势传感器(电测负压计)、树干茎流计、数据采集系统等多种仪器进行了详细介绍。

图1 宋献方研究员作课程介绍

图2 崇陵山地流域生态水文观测基地参观学习

       7月9日上午,地理工程野外实习课程全体师生抵达漕河渡漕参观学习典型资源工程-南水北调,这是这门实践课程的第二站。在这里,宋献方老师对南水北调工程进行了概览介绍,尤其对中线工程及中线工程中的主要水利枢和南水北调工程带来的生态效益、水资源效益、能源效益等多方面进行了综合讲解。一线工作人员对漕河渡槽水量输送、资源调配等信息,漕河渡槽工程如何开展运行管理、水质保护、生态补水等进行了详细介绍。之后,同学们现场参观了漕河渡槽工程,现场讲授与实地参观的方式使得同学们对南水北调工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图3 典型资源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参观学习

       7月10日,地理工程野外实习课程全体师生抵达雄安新区学习典型社会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雄安新区,参观学习了雄安新区管委会规划展示中心、雄安新区中国电信智慧城市产业园、雄安新区综合服务中心、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雄安新区科创中心。

       同学们于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学习了新区规划方案,主体功能区分布特征,未来城市发展格局与基础设施建设,在这里,他们重点了解了雄安新区启动区建设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方案。中国电信智慧城市产业园展示了新区智慧交通系统、数字交通智能运营中心、全息场景交通管理系统、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系统等平台,中关村科技园展示了中关村科技园入驻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方向、科技园给予企业的科创服务功能等。科创中心展示了雄安新区科技项目转化过程,介绍了已入驻雄安新区的科技创新团队及其成果,主要的企业及其科技创新成果内容。在雄安新区一整天的参观学习与现场交流,让大家亲身见识到了雄安新区的科技化与智能化,感受到了新区的蓬勃发展与建设,“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妙不可言、心向往之”。

图4 典型社会工程-雄安新区参观学习

       7月11日,地理工程野外实习课程全体师生抵达白洋淀学习典型环境工程——白洋淀生态环境变化过程。上午大家前往白洋淀西侧的白洋淀长廊,对白洋淀的环境现状有了真切的认知,实地了解了白洋淀水生生态系统,重点了解了白洋淀水质、水生生物种类、沿岸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内容。下午老师同学们与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一线工作人员座谈交流。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为大家介绍了近年来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修复过程,长期环境保护采取的方案,并介绍了在多种举措下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取得的成效:雄安新区自成立以来,白洋淀迎来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系统性生态治理,水质提升至Ⅲ类,跻身全国良好湖泊行列。最后,每一位同学都结合自己的专业与所学的专业知识与一线工作人员针对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智能监测、洪涝灾害防治、遥感解译等问题开展了热烈的交流与沟通。

图5 典型环境工程-白洋淀生态环境变化过程参观学习

        7月12日上午,地理工程野外实习课程全体师生抵达千年秀林参观学习典型生态工程——千年秀林建设,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大家重点学习了千年秀林重要生态缓冲区的建设。千年秀林是未来雄安新区城市组团和版块之间的重要生态缓冲区。同学们参观了雄安新区千年秀林生态林区,沿林区步道了解了林区主要的树种,探讨了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关系,树木健康生长与生态效应。大家了解到目前千年秀林目前规模达到了78万亩,千年秀林树上都有二维码标牌,记录了树种、产地、生长信息等,信息汇总后形成了林区生态管理信息系统。之后,全体师生前往雄安创新研究院智慧生态农业野外科学观测实验基地参观学习。雄安创新研究院的于一雷研究员分别向同学们介绍了试验站的建设背景、整体布局和相关的研究内容等,让大家现场参观了智慧农机、农田试验、水肥一体化设备等,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图6 典型生态工程-千年秀林生态缓冲区参观学习

      《地理工程野外实习》课程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带领同学们走进野外实地考察,旨在拓宽同学们视野,激发对地理和环境科学领域的兴趣,培养锻炼科学思考的能力,为科研探索和研究提供可选择的方向。通过本门课程的实地学习以及与老师的互动交流,学生们受益匪浅,满足了强烈的求知欲,对地理工程的概念有了进一步认识,对典型资源工程、典型社会工程、典型环境工程、典型生态工程有了深入了解,相信在未来的科学研究过程中,他们将会结合本次所学所得付诸于行动,积极参与未来的科研工作和创新活动,为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
zhangzhenying@ucas.ac.cn (张贞莹) 教务新闻 Mon, 15 Jul 2024 01:32:16 +0800
我院刘俐媛、张鑫老师在国科大2024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斩获佳绩 //www.rentthetour.com/index.php/zh-CN/jwjx/jwxx/11571-2024 //www.rentthetour.com/index.php/zh-CN/jwjx/jwxx/11571-2024        在夏日的晚霞与飘落的槐花中,中国科学院大学2024年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在中关村校区教学楼圆满落幕。7月2日,来自学校26个院系的37名青年教师同台竞技,展现教学风采。副校长林晓出席开幕式并担任评审委员会主席,教务部副部长刘佳主持开幕式。

       本次大赛旨在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教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教师专业素养和履职本领,不仅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教学才能的平台,也促进了教育创新和教师专业成长。

       在本次大赛中,我院刘俐媛老师和张鑫老师分别获得了二等奖和三等奖的好成绩。

                 

       刘俐媛老师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及履约技术实践”为题,生动有趣而又全面地讲述了国家环境公约履约及技术实践。

       张鑫老师则是以线上参赛的方式为大家介绍了环境资源与可持续能源。

                            

       本次大赛中,老师们精心准备、完美发挥,以多样的教学手段使知识深入浅出,充分展现了青年教师的水平和风采,专家评委们也认真观赛,对教师们的表现表达中肯的点评和指导性意见。

       随着本次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的圆满落幕,我们共同见证了一场教育的盛会。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教师们扎实的教学技能和创新的教学方法,更感受到了他们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执着追求。

]]>
zhangzhenying@ucas.ac.cn (张贞莹) 教务新闻 Thu, 11 Jul 2024 01:30:23 +0800
Philippe De Maeyer教授讲授《地图:地理信息通讯工具》课程 //www.rentthetour.com/index.php/zh-CN/jwjx/jwxx/11566-philippe-de-maeyer //www.rentthetour.com/index.php/zh-CN/jwjx/jwxx/11566-philippe-de-maeyer 图文/肖真 宋现锋

        2024年6月24日——28日,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比利时根特大学地理系资深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荣誉教授Philippe De Maeyer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进行夏季学期的课程教学,为同学们讲授《地图:地理信息通讯工具》课程。

       Philippe De Maeyer教授是国际知名的地理信息科学专家,其研究领域包括地图学、风险计算、土地覆盖/土地利用变化制图,此次课程,他将多年积累的丰富知识和实战经验倾囊相授。课程内容涉猎广泛,从地图的基本概念到复杂的空间数据分析,从历史地图的演变到现代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教授用详实的案例和生动的讲解,让学生们对地图这一古老而又现代的工具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课程的第一天,Philippe教授从地图的基础知识讲起,带领学生们了解地图的起源和发展。通过展示历史地图和现代地图的对比,教授强调了地图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作用。接下来的几天里,教授深入讲解了地图投影的作用、地图符号的使用、地图的设计原则等知识。每一个知识点,教授都配以具体的实例展示,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Philippe De Maeyer教授的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思想的碰撞和智慧的交流。每节课后,教授都安排了充分的时间与学生们进行互动。学生们踊跃提问,教授耐心解答,从地图学的前沿动态到实际应用中的难点,讨论气氛热烈而富有成效。

       特别是在课程的最后一天,教授组织了一场小型的讨论会,和同学们一起分析中国地图和北京地图的制图规范和细节,并对同学们制作的地图进行点评,并提供了宝贵的改进建议。这一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读图、制图的能力,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此次课程受到了学生们的高度评价,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学生吕浩东说:“Philippe教授的课程富有深度,深入浅出地讲授了地图制图学的方方面面,对科研制图中各方面需要考虑的问题都进行了讲解。此外,针对同学们在科研中遇到的问题,Philippe教授耐心解答。短短一周的课程使我受益匪浅。”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学生邹怡霖说:“我是非相关专业的学生,Philippe教授从最基础的地图学入门知识讲起,深入浅出,而且带了很多绘图测量用到的工具与我们互动,生动形象地让非专业的学生也领会到地图学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极大激发了我对地图绘制及地理信息科学方面的兴趣。”

]]>
zhangzhenying@ucas.ac.cn (张贞莹) 教务新闻 Tue, 02 Jul 2024 06:02:39 +0800
国科大资环学院“碳中和与碳资源利用实践”课程 赴校外开展丰富的实践交流 //www.rentthetour.com/index.php/zh-CN/jwjx/jwxx/11550-20-24-06-13-01-17-21 //www.rentthetour.com/index.php/zh-CN/jwjx/jwxx/11550-20-24-06-13-01-17-21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教育部《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精神,面向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发挥中国科学院优质科教资源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国科大资环学院深化研究生教学改革,于2023至2024学年春季学期开设了“碳中和与碳资源利用实践”课程。该课程着重于培养学生面向“碳中和”目标的实际能力培养,通过现场考察、企业实践及专家讲座,了解全球碳中和路线与气候治理机制以及我国“双碳”战略、掌握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和碳排放核算方法、熟悉工业低碳可持续发展与碳资源利用途径、了解碳交易、CCER与碳管理等内容。

       为更好地开展课程实践,课程首席国科大资环学院陈扬教授、主讲韩颖慧副教授和主讲刘俐媛副教授组成实践教学团队,带领来自25个培养单位的选课学生,先后于2024年4月至6月组织赴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兴国际氢能产业园、华电(北京)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北京绿色交易所有限公司、椭圆时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校外实践与考察交流,并邀请来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西湖大学、西安热工院、南京理工大学、浙江亿安电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多名行业内知名专家学者进行碳中和领域的相关前沿讲座,促进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赴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中心参观交流

       在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国科大师生与气候变化公约相关领导及专家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进展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听取了我国履行“双碳”战略的最新动向和存在的挑战,对所学课程的目标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感受到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中心作为国家公约履约执行机构的实际工作氛围,明确未来领域发展动向和趋势。

赴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观交流

       在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学们参观学习了围绕生态环境监测相关的“端+云+服务”,即污染源排放监测、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水环境质量监测、生态环境大数据、工业过程分析、第三方检测、污染治理与节能等七个板块,熟悉了通过“减污降碳协同管控”的综合解决方案,助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及“双碳目标”实现的相关技术。

赴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参观交流

       在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同学们参观了以加氢示范站、氢能交流中心、科技园区为载体,产业基金、企业联盟、专项政策、试验基地为支撑的“3+N”氢能产业生态体系,体验了园区联合上下游企业建设1300多平方米的国际氢能孵化器,感受了氢能产业给“双碳”领域从业者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赴华电(北京)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参观交流

       在华电(北京)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同学们参观了80MW光伏基地,详细学习了光伏的种类、发电方式、以及各种因素对光伏发电的影响等。同时学习了如何将新能源发展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如通过科学引入“光伏治沙”等,将发电的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社会效益有效结合,从而实现了绿色、低碳的发展目标。

赴北京绿色交易所有限公司交流

       在北京绿色交易所,同学们学习了环境权益交易、绿色双碳服务、绿色公共服务和绿色金融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北京绿色交易所作为国家主管部门备案的首批中国自愿减排交易机构、北京市政府指定的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交易平台及北京市老旧机动车淘汰更新办理服务平台,是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环境权益交易市场之一,发起制定了中国首个自愿减排标准“熊猫标准”,参与了起草人民银行《环境权益融资工具》等绿色金融行业标准,为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等大型会议的碳中和方案也提供了碳核算及咨询服务。同学们与北交所的相关领导和同志进行了深入交流与讨论。

赴椭圆时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参观交流

        在椭圆时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同学们学习了椭圆时空自主研发、建设并运营的“星池计划”(starpool)卫星星座,为全球用户提供即时遥感、卫星物联网、导航增强一体化综合服务技术,其应用领域可支持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监管、全供应链监控、期货大数据、无人自主智能等众多领域。在全球环境保护、双碳治理、污染溯源等方面,通过卫星星座的“通导遥”一体技术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同学们也期待未来可以参与到相关的研究过程中。

       通过本学期的校外实践,培养了学生更好地认知“碳中和与碳资源利用”相关技术发展,提高学生解决“碳中和与碳资源利用”相关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同学们心中“科技创新”的种子在实践中萌发,在 “离科学最近的地方”茁壮成长。

]]>
zhangzhenying@ucas.ac.cn (张贞莹) 教务新闻 Thu, 13 Jun 2024 01:17:21 +0800
资源与环境学院保护与恢复生态学教研室主任冯晓娟研究员获第十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www.rentthetour.com/index.php/zh-CN/jwjx/jwxx/11495-2024-05-16-06-32-19 //www.rentthetour.com/index.php/zh-CN/jwjx/jwxx/11495-2024-05-16-06-32-19        4月28日,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等共同主办的第十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仪式在京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副所长、资源与环境学院岗位教授、保护与恢复生态学教研室主任冯晓娟研究员获第十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国务委员、全国妇联主席谌贻琴出席活动并颁奖。
       冯晓娟研究员主要专注于土壤碳循环与全球变化的前沿研究,她的研究团队采用先进的生物标志物和有机单体同位素技术,结合生态系统控制实验,深入研究土壤有机碳的分子组成、年龄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这些工作为理解陆源有机碳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了重要见解。她曾获得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中国生态学学会青年科技奖等奖励。冯晓娟研究员的获奖,是对其科研成就的高度认可,也激励着更多女性科研人员投身科学事业,为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设立于2004年,至今共有204名优秀女科技工作者获此殊荣,是“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在中国的延伸。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奖项规模已经从每届5人增加到现在的每届20人,已成为面向女性科技工作者并与国际表彰平台紧密联系的重要奖项。

第十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个人奖)名单(来源:全国妇联女性之声)

冯晓娟研究员获第十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来源: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zhangzhenying@ucas.ac.cn (张贞莹) 教务新闻 Thu, 16 May 2024 06:32:19 +0800
“知行合一,绽放科教新光芒”资环学院开展课程实践活动 //www.rentthetour.com/index.php/zh-CN/jwjx/jwxx/11486-2024-05-14-06-20-18 //www.rentthetour.com/index.php/zh-CN/jwjx/jwxx/11486-2024-05-14-06-20-18 文/刘金娣,图/刘金娣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为深入贯彻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的重要指示,并坚持推进农业现代化。5月11日,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有机食品生产质量风险防控课程的授课教师刘月仙副教授、张贞莹教学主管和7位同学前往北京市中关村科普农庄进行课程实习,受到了海淀区农业农村局向敬阳副局长、周常青科长的热情接待。

 园区概况

       中关村科普农庄位于海淀区温泉镇,自建园以来一直坚持探索有机农业生产技术,2008年获得农业部中绿华夏有机认证中心颁发的有机食品证书。基地依靠自身优势,积极与多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上级技术单位开展合作,在农业科技创新上先行先试,不断调整功能定位以适应海淀区农业的转型,汇聚全国农业高新技术并在园区集成应用,打造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绿色农业。

经验交流

       交流会议开始前农庄工作人员热情招待,带大家品尝了农场种植的有机西瓜,色香味极佳。随后海淀区农业农村局周常青科长等领导为大家介绍了农场相关概括、有机种植、有机认证、有机政策等内容。科普农庄致力于在农产品上“优质、安全、健康”,在环境上“绿色、生态、环保”。在此次交流会上,我们深刻了解了获得有机认证的农场对有机种植的生产过程与管理措施。

 

现代农业科普长廊

       农庄工作人员为大家科普“数字黄桃”“5G云端草莓”以及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京西稻。农庄自建园以来引进各种植物品种,通过品种筛选试验,先后在辖区成功推广高品质优质新品种30余种,为农民承担试错风险,降低农民损失,起到农业示范作用。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科研与实地种植一起,把土地种出了科技范儿。

5G云端草莓

        科技应用融入农业生产,用科技向农业赋能,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推动乡村振兴。农场内有一处5G“云端草莓”的农业展示基地,5G、云端与草莓联系在一起。可升降高架、智能控制、有机种植将空间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部空间种草莓,下部空间更像是餐厅、瑜伽室、会展中心或者办公区等。

黄瓜大棚

       工作人员带领大家参观洋葱、西瓜、黄瓜种植大棚,深入了解有机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问题、施肥方式、栽培技术等,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深化对有机农业的认识。

园区外观

       奋斗是青春的本色,在田间挥洒汗水,努力奋斗。国家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年轻人实现理想、展现抱负提供了广阔舞台。深入了解行业动向和就业背景,亲身体验现代农业管理技术,我们期待有机农业能够激发年轻一代的热情和兴趣,将科技与农业相结合,为农业赋予新的动能,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此次参观实践展示了农业人才对绿色生态未来的责任担当,也展示了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融入课堂,追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绽放科研学习新光芒。

图片提供:周长青、隗微

 

 

 

 

]]>
zhangzhenying@ucas.ac.cn (张贞莹) 教务新闻 Tue, 14 May 2024 06:20:18 +0800
中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迈入新阶段 —— 资源与环境学院教学信息化项目动员大会召开 //www.rentthetour.com/index.php/zh-CN/jwjx/jwxx/11459-2-0 //www.rentthetour.com/index.php/zh-CN/jwjx/jwxx/11459-2-0        随着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已成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2024年4月18日晚,资环学院成功举办了教学信息化项目动员大会,标志着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在高等教育领域的进一步推进。

一、背景

       自2019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以来,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步伐不断加快。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于同年2月23日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为未来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2021年3月12日,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明确了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的具体措施。

二、动员大会概览

       动员大会于4月18日18:00至21:00在资环学院举行。会议由资环学院副院长刘文彬主持,他首先介绍了学院的教务教学基本情况。随后,张贞莹教学主管详细介绍了“教学教务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及系统原型实现”项目的具体内容和当前阶段任务。各教研室主任和专家在会上轮流发言,就项目实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三、教学信息化项目调研

        教学信息化项目的调研工作已经启动,重点针对学科内的特殊需求。调研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课程所需软件支持、资源库建设、实验课的远程互动、课程配套基础知识资源、本科生课程共享、知识产权保护、在线学习平台建设、教师查阅权限、教室设施升级、讨论论坛设置以及大课和小班教学的具体需求等。

四、目标与展望

       通过教学信息化项目的实施,资环学院旨在建设智能化校园,实现教学、管理与服务的一体化智能化。同时,利用现代技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此外,还将创新教育服务业态,建立数字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完善利益分配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推进教育治理方式的变革。

五、结语

       资环学院教学信息化项目动员大会的成功举办,为中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注入了新的动力。通过这一项目的推进,资环学院将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zhangzhenying@ucas.ac.cn (张贞莹) 教务新闻 Tue, 23 Apr 2024 01:53:25 +0800
“国际环境公约履约及技术实践”和“碳中和与碳资源利用实践”课程校外实践赴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中心参观交流 //www.rentthetour.com/index.php/zh-CN/jwjx/jwxx/11430-2024-04-12-07-22-25 //www.rentthetour.com/index.php/zh-CN/jwjx/jwxx/11430-2024-04-12-07-22-25        国科大资环学院于2020年到2024年间先后开设了“国际环境公约履约及技术实践”、“碳中和与碳资源利用实践”等课程。上述课程强调站在国际视角,结合我国履约及碳中和碳减排实践,分享在环境政策与管理、国家实施计划、典型行业能力发展及促进,重点污染物控制技术研发及促进、国际履约项目案例及进展等,培养学生运用最新环境管理和技术发展的认知,提高自身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更好的学习课程内容,我院于4月9日组织研究生赴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参观考察,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陈扬教授,冯钦忠副教授,韩颖慧副教授,刘俐媛副教授和30名研究生一行参观访问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以下简称“中心”)。

国科大资环学院与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中心参会人员合照

       中心履约三处、履约四处及减污降碳绿色发展研究部分别详细讲解了《斯德哥尔摩公约》履约进展及新污染物管控情况、《关于汞的水俣公约》概述及履约进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概述及进展等工作,并与同学们进行了积极广泛的讨论与交流。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中心与会人员在精彩的讲座之余还回答了同学们提问的关于履约机制等方面的问题。

同学们积极与中心人员互动交流

       参会的同学们看到了我国履行国际公约和履行双碳战略的最新动向和存在的挑战,对所学课程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领略到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中心的工作氛围,感受到环境外交对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意义之大,对科学报国有了更深的体会。相信此次参观会让同学们心中生态文明的种子萌发,在这“离科学最近的地方”茁壮成长。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对本次实习的报导 https://mp.weixin.qq.com/s/ZVsKZg13Su2AJKeVuKpFZg

]]>
zhangzhenying@ucas.ac.cn (张贞莹) 教务新闻 Fri, 12 Apr 2024 07:22:25 +0800
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材增补编写人员公示 //www.rentthetour.com/index.php/zh-CN/jwjx/jwxx/11334-2024-01-17-07-45-36 //www.rentthetour.com/index.php/zh-CN/jwjx/jwxx/11334-2024-01-17-07-45-36 根据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材出版立项申请工作要求,现对以下书籍编写人员情况公示如下:

序号

书名

主编

职称

单位

政审情况

对应课程及编号

1

土壤污染与修复

朱永官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通过

土壤污染与修复 083001M05015H

崔岩山

教授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通过

孙国新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通过

陈保冬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通过

吴龙华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通过

晏井春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通过

胡鹏杰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通过

周通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通过

李柱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通过

钱林波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通过

仓龙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通过

尹乃毅

副教授

中国科学院大学

通过

蔡晓琳

副教授

中国科学院大学

通过

侯得义

教授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通过

陈卫平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通过

焦文涛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通过

王美娥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通过

张莘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通过

张思宇

研究员

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通过

徐建明

教授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通过

唐先进

教授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通过

李勇

副教授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通过

蔡超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通过

公示时间:2024年1月17日至22日,如对上述编写人员有异议,请在公示期间通过电话或邮件联系资源与环境学院。

联 系 人: 张贞莹

联系电话:010- 69672954

邮    箱: zhangzhenying@ucas.ac.cn

                               

                                                                                                                                            资源与环境学院

                                                                                                                                            2024年1月17日

]]>
zhangzhenying@ucas.ac.cn (张贞莹) 教务新闻 Wed, 17 Jan 2024 07:45:36 +0800
2023年度研究生教材出版立项教材编审与选用委员会会议 //www.rentthetour.com/index.php/zh-CN/jwjx/jwxx/11324-2023-7 //www.rentthetour.com/index.php/zh-CN/jwjx/jwxx/11324-2023-7        2023 年12月29日下午,资源与环境学院召开第二次教材编审与选用委员会会议,会议由刘文彬副院长主持。

       参会专家有国际学院办公室主任陈锋、土壤与环境生物学教研室主任庄国强、城市与区域生态学教研室副主任高光耀、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教研室副主任何广智、资源科学教研室副主任李宇、环境化学教研室副主任崔岩山。

       会议对 8 本研究生教材进行了评审,8本教材分别是《国际环境公约履约及技术实践》、《现代环境微生物学》、《Development geography》、《资源地理学》、《Land Change Science》、《区域生态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生态遥感原理与方法》、《大气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教材各主编从教材的思想政治方向、学术水平以及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与课程关联度以及课程大纲覆盖度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会上,专家就汇报内容提出了许多深刻问题,如章节内容的排版、教学内容的涵盖程度、图片的格式规范等方面,就以上方面的问题专家与编写人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
zhangzhenying@ucas.ac.cn (张贞莹) 教务新闻 Mon, 01 Jan 2024 08:58:52 +0800